首 页 | 考试动态 护士考试 | 药学考试 | 医学技术考试 | 执业医师考试 | 主治医师考试 | 高级职称考试 | 执业药师考试 | 医院考试 | 医院招聘 | 考试宝典
搜索

各地
动态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贵州 黑龙江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南 湖北 广东 海南 四川 云南 内蒙古 广西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西藏 新疆 全国

2012年护士资格考试辅导资料+试题练习:心脏骤停病人的护理

时间:2012-04-24 16:02 来源: 作者: kary 点击:

第十二节 心脏骤停病人的护理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病人过去有或无心脏病史,在发生之前大多没有预兆,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使人措手不及。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脑和全身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而导致死亡;若及时采取正确的心肺复苏措施,则有可能恢复。

  一、成人心脏骤停
  (一)病因
  引起心脏骤停可以是心脏本身(心源性)的原因,也可以是非心脏性(非心源性)的原因。
  1.
心源性原因冠心病最为多见,占80%。其他如瓣膜病变、心肌炎、心肌病、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遗传性QT间期延长、预激综合征,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等也可以引起心脏骤停。
  2.
非心源性原因电击、雷击、溺水、严重的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药物中毒或过敏、麻醉和手术中的意外等。
  (二)临床表现
  心脏骤停是临床死亡的标志,其症状和体征依次出现如下:
  1.
心音消失,大动脉(成人以颈动脉、股动脉,幼儿以股动脉、肱动脉为准)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
  2.
突然意识丧失或伴有全身抽搐。心脏停搏30秒则陷入昏迷状态。
  3.
呼吸停止或呈叹息样呼吸,多发生在心脏停搏后20~30秒内。
  4.
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5.
皮肤苍白或发绀
  6.
心电图表现 ①心室颤动或扑动最为常见;②心电-机械分离;③心室静止,呈无电波的一条直线,或仅见心房波。
  (三)诊断
  临床上病人一旦出现
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即可诊断为心脏骤停。
  (四)治疗原则
  心跳呼吸停止后,血液循环终止,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由于脑细胞对缺氧十分敏感,一般循环停止
4~6分钟,大脑将发生不可逆损害。一旦确定心脏骤停,立即就地进行抢救。心脏骤停病人的处理可分为五个基本方面:评估;②基础生命支持(BLS)即ABC操作;高级生命支持(ACLS);心脏骤停后处理;⑤长期治疗。其中BLS的目标是做到紧急提供通气和全身性血液灌注。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是速度,BLS及时与否直接关系到心脏骤停的病死率和病残率。
  1.心肺复苏的开始阶段
  (1)
判断意识与反应:判断在心肺复苏中极其重要,只有在准确地判断心跳呼吸骤停后,才能进行心肺复苏。判断过程要求在15秒内完成。判断的内容包括意识状态,有无反应。如果病人对刺激无任何反应即可判定心脏停搏。
  (2)
请求帮助:确定病人意识丧失后,应迅速呼救或通知急救中心。
  (3)
体位:为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应将病人仰卧在坚硬、平坦的地面上;若在床上,必须抽去枕头,垫木板;如病人俯卧,应同时转动头、躯干和下肢,将其变成仰卧位;对疑有颈部损伤者应平移并保持头、胸及足趾在同一水平,以防引起瘫痪。
  2.基础生命支持
  A——
气道通畅(airway)
  抢救心搏、呼吸停止的病人时,气道通畅是首要措施。清除病人
口鼻咽腔异物
  心跳呼吸停止后,意识丧失,全身肌肉(包括
舌肌松弛,舌根后坠,造成呼吸道阻塞。由于舌附于下颌,若将下颌向上抬,并向前移,舌将离开咽喉部,气道即可开放。打通气道的方法有
  以下两种:
  (1)
仰头举颌(颏)法:即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向后仰,另一手的示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或下颌角处,抬起下颌,但要注意不要压迫病人颈前部颌下软组织,以防压迫气道,不要使颈部过度伸展。
  (2)托颌法:如有颈部损伤时,不能使头部后仰,以免进一步加重颈椎损伤,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托颌法开放气道较安全,具体方法为用双手置于病人头部两侧下颌角,肘部支撑在病人躺的平面上,用力向前上托起下颌,并使头向后仰。
  开放气道后,先将耳贴近病人口鼻,头部侧向病人胸部,眼睛观察病人胸部有无起伏,面部感觉气道有无气体排出;耳听呼吸道有无气流呼出的声音。若无上述体征,可确定为呼吸停止。判断及评价时间不得超过10秒。大多数呼吸或心搏骤停病人均无呼吸或呼吸异常,不规则呼吸。若判断为无呼吸或呼吸异常时,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在不能确定通气是否异常时,也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B——恢复呼吸(breathing)
  所有人工呼吸均应持续吹气2秒以上,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起伏。但过度通气可能有害,应避免。
  (1)
口对口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是一种快捷有效的通气方法。具体方法:将按于前额一手的拇指与示指捏闭病人鼻孔,另一手的拇指将病人口部扳开,抢救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口贴近病人的嘴,将病人口部完全包住,呈密封状,缓慢吹气,每次吹气应持续2秒以上,确保呼吸时胸部抬起。为了减少胃肠胀气发生,对大多数成年人规定2秒以上给予10ml/kg(700~1OOOm1)潮气量,可提供足够的氧合。一次吹气完毕后立即与病人口部脱离,轻轻地抬起头部,眼视病人胸部并吸入新鲜空气,同时放松捏鼻的手,此时病人胸部向下塌陷,有气流从口鼻排出,通气频率为10~12次/分钟。
  (2)
口对鼻人工呼吸
  有些情况下,不能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牙关紧闭、口部严重损伤或抢救者不能将病人口部完全紧密地包住等。这时应采用口对鼻人工呼吸。具体方法:一手按于前额,使病人头部后仰,另一手提起下颌,并使口部闭住,抢救者深吸一口气,然后用日包住病人的鼻部,用力向病人鼻孔吹气。
  (3)呼吸囊(
简易呼吸器)应用
  在未能进行气管插管时,面罩呼吸囊加压通气,每次可压入500~1000ml气体,起到辅助呼吸的作用。
  C——
人工循环(circulation)
  检查有无脉搏,方法:在开放气道情况下进行,一手置于病人前额,使头部保持后仰,另一手示指和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旁滑移2~3cm,在气管旁软组织深处轻轻触及颈动脉搏动,未触及搏动表明心跳已停止。
  建立人工循环时通常采用胸外心脏按压法,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1/3交界处。以另一手的掌根部放在按压区,掌根与胸骨长轴重叠,然后将定位之手放下,将掌根重叠于另一手背上,手指脱离胸壁。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在病人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不能冲击式地猛压。按压频率为100次/分钟。成人按压深度为5cm。现场应有第二抢救者或更多的抢救人员轮换操作,以保证有效复苏。无论是单人心肺复苏还是双人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均为30:2。
  抢救者完成5个30:2的按压/通气周期后再评价呼吸循环呼吸体征,如仍无呼吸循环征象,继续心肺复苏,如自主循环和呼吸恢复,应将病人置于恢复体位。
  3.高级生命支持应与基础生命支持结合进行
  ACLS是BLS的继续,是
借助于器械设备及先进的复苏技术和知识,以争取较佳疗效的阶段。有条件时ACLS与BLS应同时进行,其中包括呼吸、循环支持、心电监护、电除颤及复苏药物的应用。
  药物治疗是ACLS中极为重要的一节,心肺复苏常用的药物如下:
  (1)
肾上腺素:为救治心脏骤停的首选药物。主要效力为增加全身循环阻力,升高收缩压和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和心脏血流量。
  (2)
利多卡因:心肺复苏时除肾上腺素外,利多卡因是最有效的药物之一。能抑制缺血心肌由折返激动所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是治疗和预防心室颤动的首选药物。
  (3)碳酸氢钠:纠正酸碱失衡,必须保证充分的通气,在血气监测下使用更安全。
  (4)
阿托品:提高窦房结和房室结的自律性和传导性,可以抑制腺体分泌有助于改善通气
  (五)护理问题
  1.心输出量减少
  2.气体交换型态受损/低效呼吸型态
  3.有误吸的危险
  4.恐惧
  (六)护理措施
  1.判断意识和反应 轻拍或轻摇病人肩膀并大声呼喊病人名字。若无反应,考虑病人意识丧失。
  2.摆放复苏体位 使病人平卧地上或硬板床上,将病人前臂紧贴躯体旁。传呼有关人员参加抢救。
  3.建立静脉通路 迅速建立至少两条静脉通路,以维持有效循环和使用各类抢救药物。
  4.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氧(流量为5~6L),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和使用人工呼吸器。
  5.心电监护 观察抢救效果,必要时除颤起搏。
  6.记录 及时准确记录病人的情况及抢救过程。
  7.复苏后的处理 ①设专人监护,密切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心率应维持在80~120次/分,心率过缓或过速,心律不齐均易再次出现停搏或心功能不全,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②
降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可置冰袋、冰帽于头部、腹股沟等大血管处,保持体温32~35℃,遵医嘱给以脱水剂,细胞活化剂,保护脑组织。病人头部及上身抬高10°~30°。③严密监测血压,病人血压应维持在80~90/50~60mmHg,若血压测不到,应通知医生。④复苏后的呼吸功能不健全,可表现为呼吸不规则、表浅、潮式呼吸、间断呼吸等,鼓励病人咳嗽排痰等,必要时行气管插管,使用人工呼吸机或做气管切开术。⑤严格记录24小时尿量,以判断病情。⑥预防感染,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操作,尽早拔除插管,合理使用抗生素。

  二、小儿呼吸心脏骤停
  (一)病因
  各种原因所致的
新生儿窒息、婴儿猝死综合征等。
  (二)临床表现
  1.意识突然丧失。
  2.大动脉搏动消失。
  3.呼吸停止或严重的呼吸困难。
  4.短暂抽搐,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5.心音消失、微弱或进行性心率下降,
年长儿心率<30次/分,婴幼儿<80次/分,新生儿<100次/分
  (三)护理措施
  1.复苏疗程同成人。
  强调:
在无抢救条件下,首选口对口呼吸或口对口鼻呼吸。
  首选的复苏药物是肾上腺素;利多卡因是治疗和预防室颤的首选药物
  2.气管插管型号的选择 1~10岁小儿气管插管内径公式为[年龄(岁)/4]+3
  3.人工循环
  
胸外心脏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
  
按压方法:年长儿用双掌法,幼儿可用单掌法;婴儿可用双拇指重叠环抱按压法(即双手拇指重叠放在按压部位,其余手指及手指掌环抱患儿胸廓),新生儿亦可采用环抱法或单手示指、中指按压法。
  
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按压深度:为胸腔前后径1/3~1/2,以产生大动脉搏动为准。
  或婴儿1.5~2cm;1~7岁2~3cm;>7岁3.5~4cm
  
按压通气比:新生儿为3:1;
  >8岁儿童同成人,无论单、双人操作均为30:2;
  <8岁儿童双人操作为15:2,单人操作为30:2。
  同步练习题
  1.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依据不包括
  A.心跳呼吸停止
  B.大动脉搏动消失
  C.意识丧失、瞳孔散大
  D.血压测不出
  E.瞳孔缩小、面色苍白

  『正确答案』E
  2.小儿心肺复苏过程与成人相似,但胸廓按压幅度<成人,婴幼儿按压幅度为
  A.0~1cm
  B.1~2cm
  C.2~3cm
  D.3~4cm
  E.4~5cm
  『正确答案』B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考试宝典题库
了解考试宝典
关于考试宝典 考试宝典注册码购买方式 联系方式 考试宝典注册方法 常见问题解答 TAG标签  网站地图  2014年卫生资格考试
Copyright © 20009-2013 网一考试宝典 湘ICP备07000571号
考试宝典全国服务热线:4000-878-736,考试宝典客服QQ:1765817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