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妊娠期妇女的护理
  本章重点内容:
  ◇胎盘的功能
  ◇胎儿发育
  ◇妊娠期母体变化--生殖系统、循环及血液系统
  ◇妊娠早中晚期妊娠临床表现
  ◇胎产式 胎儿身体纵轴
  ◇产前检查—初诊和复诊、预产期推算、听诊、骨盆内测量
  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一般为280天左右即40孕周。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开始,孕卵在宫腔着床,直至胎儿及其附属物发育成熟、排出之前的这一段时间称为妊娠期。
  
  一、妊娠生理
  (一)受精与着床
  1.受精:已获能的精子和成熟的卵子相结合的过程称为受精。包括以下三个过程:
  ◇精子获能,受精过程,受精卵的输送与发育。
  2.着床:晚期囊胚侵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称受精卵着床。
  (二)胎儿附属物的形成与功能
  胎儿附属物是指胎儿以外的组织,包括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
  1.胎盘的形成、结构与功能
  (1)胎盘的组成:胎盘由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组成。是母体与胎儿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器官。
  (2)胎盘的结构:妊娠足月胎盘呈圆形或椭圆形盘状,重450~650g,胎盘分为子面与母面。
  (3)胎盘的功能
  ◇气体交换。
  ◇营养物质供应。
  ◇排出胎儿代谢产物。
  ◇防御功能:
  ●母血中的免疫物质如IgG可以通过胎盘
  ●各种病毒可通过胎盘侵袭胎儿。
  ◇合成功能:胎盘能合成数种激素和酶。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在受精后10天左右即可用放射免疫法自母体
  ●血清中测出,成为诊断早孕的敏感方法之一。其作用是维持妊娠、营养黄体,使子宫内膜变为蜕膜,维持孕卵生长发育。
  ●胎盘生乳素(HPL):主要功能为:与胰岛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协同作用,促进乳腺腺泡发育,为产后泌乳作准备;促胰岛素生成作用,促进蛋白质合成;通过脂解作用,抑制母体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使多余葡萄糖运转给胎儿,也是蛋白质合成的能源。
  ●雌激素和孕激素:为甾体激素。妊娠早期由卵巢妊娠黄体产生,自妊娠第10周起由胎盘合成。雌、孕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为共同参与妊娠期母体各系统的生理变化。
  ●酶:胎盘能合成多种酶,包括缩宫素酶和耐热性碱性磷酸酶。
  例题1:构成胎盘的组织为
  A.平滑绒毛膜、包蜕膜、羊膜
  B.平滑绒毛膜、底蜕膜、真蜕膜
  C.叶状绒毛膜、包蜕膜、真蜕膜
  D.叶状绒毛膜、底蜕膜、羊膜
  E.叶状绒毛膜、底蜕膜、真蜕膜
  『正确答案』D 
  例题2.有关胎盘结构功能,下述哪项不正确
  A.胎盘是胚胎与母体组织的结合体
  B.胎盘有内分泌功能
  C.足月胎儿胎盘约500~600g
  D.体积微小的病毒仍不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
  E.吗啡、巴比妥、抗生素可以通过胎盘
  『正确答案』D 
  例题3.正常孕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达高峰时是孕
  A.14~16周
  B.12~14周
  C.10~12周
  D.8~10周
  E.6~8周
  『正确答案』D 
  2.胎膜:胎膜由绒毛膜和羊膜组成。
  3.脐带:脐带是连接胎儿与胎盘的带状器官,妊娠足月胎儿的脐带长约30~70cm,内有一条脐静脉和两条脐动脉。
  ◇脐静脉带有来自胎盘氧含量较高、营养较丰实的血液进入胎体。
  ◇脐动脉有来自胎儿氧含量较低的混合血,注人胎盘与母血进行物质交换。
  ◇胎儿通过脐带血液循环与母体进行营养和代谢物质的交换。
  4.羊水:正常足月妊娠羊水量约为1000ml。
  ◇妊娠早期的羊水,主要由母体血清经胎膜进入羊膜腔的透析液。
  ◇妊娠中期以后,胎儿尿液是羊水的重要来源。
  羊水的功能:①保护胎儿在羊水中自由活动,防止胎体畸形及胎肢粘连;保持羊膜腔内恒温;有利于胎儿体液平衡;在第一产程初期,羊水直接受宫缩压力能使压力均匀分布,避免胎儿局部受压。②保护母体:临产后,前羊水囊扩张子宫颈口及阴道;破膜后羊水冲洗阴道可减少感染发生的机会。
  例题4.关于羊水的描述错误的是
  A.妊娠足月时羊水量约1000ml
  B.妊娠晚期羊水量少于200ml诊断为羊水过少
  C.羊水呈弱碱性
  D.羊水中含有大量的激素和酶
  E.是动态的
  『正确答案』D 
  例题5.脐带内的血管是
  A.一条动脉一条静脉
  B.两条动脉一条静脉
  C.一条动脉两条静脉
  D.两条动脉两条静脉
  E.两条动脉三条静脉
  『正确答案』B 
  (三)胎儿发育及生理特点
  1.胎儿发育:在妊娠8周前称胚胎;从妊娠第9周起称胎儿,胎儿发育的特征大致为:
  ◇妊娠8周末:胚胎初具人形,超声显像可见早期心脏形成并有搏动。
  ◇妊娠16周末:从外生殖器可确定胎儿性别。头皮已长出毛发。部分孕妇自觉有胎动。
  ◇妊娠28周末:肺泡Ⅱ型细胞产生的表面活性物质含量较少,此期出生者易患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若能加强护理,可以存活。
  ◇妊娠40周末:胎儿已成熟,身长约50cm,体重约3000g或以上。体形外观丰满,皮肤粉红色,男性胎儿睾丸已降至阴囊内,女性胎儿大小阴唇发育良好。出生后哭声响亮,吸吮能力强,能很好存活。
  2.胎儿的生理特点:胎儿循环、营养供给和代谢产物排出均需由脐血管经过胎盘、母体来完成。
  例题6:B超检查可见胎心搏动的孕周为
  A.8周末起
  B.12周末起
  C.16周末起
  D.20周末起
  E.24周末起
  『正确答案』A 
  例题7:一般初孕妇开始自觉胎动的时间是妊娠
  A.12~14周
  B.14~16周
  C.16~18周
  D.18~20周
  E.24周以上
  『正确答案』B 
  
  二、妊娠期母体变化
  (一)生理变化
  1.生殖系统
  (1)子宫
  1)子宫体:妊娠晚期子宫多呈不同程度的右旋。
  2)子宫峡部:孕12周起逐步伸展拉长变薄,成为子宫腔的一部分,形成子宫下段,临产时其长度可达7~10cm。
  3)子宫颈:颈管腺体因受孕激素影响分泌增多,形成黏稠的黏液塞,有防止细菌侵入的作用。
  (2)卵巢:妊娠黄体于妊娠10周前产生雌激素及孕激素,以维持妊娠,于妊娠10周后由胎盘取代。
  2.乳房:妊娠早期开始增大,充血明显。妊娠末期,尤其在接近分娩期挤压乳房时,可有数滴稀薄黄色液体溢出称初乳。
  3.循环及血液系统:
  ◇循环血容量增加:妊娠6周起开始增加,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约增加30%~45%,平均约增加1500ml,维持此水平直至分娩。
  ◇妊娠生理性贫血: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增加,使血液稀释。
  ◇心排出量增加:自妊娠10周开始增加,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维持此水平直至分娩。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孕妇若长时间处于仰卧位姿势,可引起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降低,血压下降。
  ◇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对预防产后出血有利。
  4.泌尿系统:孕妇夜尿量多于日尿量。易患急性肾盂肾炎,以右侧多见。
  5.呼吸系统:呼吸次数在妊娠期变化不大,但呼吸较深。
  6.消化系统:妊娠早期出现不同程度的早孕反应。妊娠中晚期,肠蠕动减弱,易便秘。
  7.内分泌系统:垂体催乳激素逐渐增量,分娩前达高峰与其他激素协同作用,促进乳腺发育的作用,为产后泌乳作准备。
  8.其他
  体重:于妊娠13周前体重无明显变化。以后平均每周增加350g,直至妊娠足月时体重平均增加12.5kg。
  例题8:正常情况下,孕妇血容量平均增加
  A.10%~25%
  B.18%~35%
  C.20%~35%
  D.30%~45%
  E.40%~55%
  『正确答案』D 
  例题9:下列哪项不是孕妇血液的生理变化:
  A.红细胞总量减少
  B.血容量增高
  C.血沉增快
  D.体内白细胞总量增多
  E.处于高凝状态
  『正确答案』A 
  (二)心理变化
  1.孕妇常见的心理反应: ①惊讶和震惊。②矛盾心理。③接受。④情绪不稳定。⑤内省。
  2.孕妇的心理调节:美国心理学家鲁宾(Rubin,1984)提出妊娠期孕妇为接受新生命的诞生,维持个人及家庭的功能完整,必须完成四项孕期母性心理发展任务:①确保自己及胎儿能安全顺利地度过妊娠期。②促使家庭重要成员接受新生儿。③学习为孩子贡献自己。④情绪上与胎儿连成一体。
  
  三、妊娠诊断
  ◇早期妊娠--妊娠12周末以前。
  ◇中期妊娠第13~27周末。
  ◇晚期妊娠第28周及其后。
  (一)早期妊娠诊断
  1.临床表现
  (1)停经:停经是妊娠最早、最重要的症状。
  (2)早孕反应:停经6周左右出现早孕反应。早孕反应多于妊娠12周左右自行消失。
  (3)尿频:妊娠早期因增大的子宫压迫膀胱而引起,至妊娠12周左右,增大的子宫进入腹腔,尿频症状自然消失。
  (4)乳房:乳房逐渐增大,乳头及乳晕着色加深,乳晕周围有深褐色蒙氏结节出现。
  (5)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变软,妊娠6~8周,阴道黏膜及宫颈充血,呈紫蓝色。阴道检查子宫随停经月份而逐渐增大,子宫峡部极软。
  2.辅助检查
  (1)妊娠试验:免疫学方法测定受检者血或尿中hCG含量,协助诊断早期妊娠。
  (2)超声检查:是检查早期妊娠快速准确的方法。
  (3)黄体酮试验:利用孕激素在体内突然撤退能引起子宫出血的原理,对月经过期可疑早孕妇女,每日肌注黄体酮20mg,连用3~5天,若停药后超过7天仍未出现阴道流血,则早期妊娠的可能性很大。
  (4)基础体温测定:双相型体温的妇女,停经后高温相持续18天不见下降者。
  例题10:早孕反应消失一般在妊娠
  A.8周
  B.10周
  C.12周
  D.14周
  E.16周
  『正确答案』C 
  例题11:下列哪项不是妊娠后乳房出现的变化:
  A.乳晕处皮脂腺突起
  B.乳头增大并着色
  C.乳头凹陷
  D.乳晕着色
  E.可挤出初乳
  『正确答案』C 
  (二)中晚期妊娠的诊断
  1.临床表现
  (1)有早期妊娠经过,且子宫明显增大,可感觉胎动,触及胎体,听诊有胎心音,容易确诊。
  (2)子宫增大:子宫随妊娠进展逐渐增大。手测子宫底高度或尺测耻上子宫高度,可以判断子宫大小与妊娠周数是否相符。增长过速或过缓均可能为异常。
    
        
            | 
             妊娠周数        尺测耻上子宫长度(cm)     手测子宫底高度(横指) 
             | 
        
        
            | 
             12周末                         耻骨联合上2~3 
            16周末                         脐耻之间 
            20周末          18(15.3~21.4)       脐下1 
            24周末         24(22.0~25.1)      脐上1 
            28周末          26(22.4~29.0)       脐上3 
            32周末         29(25.2~32.0)      脐与剑突之间 
            36周末          32(29.8~34.4)       剑突下2 
            40周末         32或略高          脐与剑突之间或略高 
             | 
        
    
 
   
  (3)胎动:孕妇于妊娠18~20周时开始自觉胎动,胎动每小时约3~5次。
  (4)胎心音:妊娠18~20周用胎心听筒在孕妇腹壁上可听到胎心音,每分钟120~160次。
  2.辅助检查
  (1)超声检查:B型超声能显示胎儿数目、胎产式、胎心搏动和胎盘位置,且能测量胎头双顶径,观察胎儿有无体表畸形。超声多普勒法能探出胎心音、胎动音、脐带血流音及胎盘血流音。
  (2)胎儿心电图:目前国内常用间接法检测胎儿心电图。
  例题12 初产妇,末次月经记不清,行产科检查,测量腹围94cm,宫高33cm,宫底在脐与剑突之间,其孕周估计为
  A.24周
  B.28周
  C.32周
  D.36周
  E.40周
  『正确答案』E 
  
  四、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
  由于胎儿在子宫内的位置和姿势不同,因此有不同的胎产式、胎先露和胎方位。
  1.胎产式 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身体纵轴之间的关系称胎产式。两轴平行者称纵产式。两轴垂直者称横产式。两轴交叉者称斜产式。
   
  2.胎先露 最先进入骨盆人口的胎儿部分称胎先露,纵产式有头先露、臀先露,横产式有肩先露。偶见头先露或臀先露与胎手或胎臀同时入盆,称复合先露。
  3.胎方位 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胎方位,简称胎位。枕先露以枕骨,面先露以颏骨,臀先露以骶骨,肩先露以肩胛骨为指示点。
  
  五、产前检查
  ◇产科初诊检查时间:产前检查从确诊早孕开始。
  ◇复诊检查时间:妊娠28周前每4周检查一次,妊娠28周后每2周查一次,妊娠36周后每周查一次。凡属高危妊娠者,应酌情增加产前检查次数。
  例题13:指导正常孕妇产前检查的时间正确的是
  A.孕第l2周进行系列产科检查
  B.孕l2~20周每4周检查一次
  C.孕21~28周每l周检查一次
  D.孕36~39周每l周检查一次
  E.孕36周后入院待产
  『正确答案』D 
  (一)病史
  预产期(EDC)推算:计算方法为:末次月经第1天起,月份减3或加9,日期加7。如为阴历,月份仍减3或加9,但日期加15。
  例题14:某产妇,月经周期为28天,未次月经是2010年3月7日,其预产期是
  A.2010年12月7日
  B.2010年12月14日
  C.2011年1月14日
  D.2011年1月7日
  E.2011年11月14日
  『正确答案』B 
  (二)身体评估
  1.听诊:胎心音在靠近胎背侧上方的孕妇腹壁上听得最清楚。枕先露时,胎心音在脐下方右或左侧;臀先露时,胎心音在脐上方右或左侧;肩先露时,胎心音在脐部下方听得最清楚。
   
  2.骨盆测量:分为骨盆外测量和骨盆内测量两种。
  (1)骨盆外测量:
  ①骶耻外径:正常为l8~20cm。可间接推测骨盆前后径长度。
  ②耻骨弓角度:正常为90°。
  ③坐骨结节间径:又称出口横径,正常值为8.5~9.5cm。
  (2)骨盆内测量:
  ①骶耻内径:也称对角径。正常值为12.5~13cm。
  ②坐骨棘间径:测量两侧坐骨棘间的距离。正常值约为1Ocm。
  (3)阴道检查:妊娠最后一个月以及临产后,如确实需要,则需外阴消毒及戴消毒手套。
  (4)肛诊:
  (5)绘制妊娠图:将各项检查结果如血压、体重、宫高、腹围、胎位、胎心率等填于妊娠图中,绘成曲线图,观察动态变化。
  (三)心理社会评估
  1.妊娠早期:重点评估孕妇对妊娠的态度,有哪些影响因素。评估孕妇对妊娠的接受程度。
  2.妊娠中、晚期:评估孕妇对妊娠有无不良的情绪反应、丈夫对此次妊娠的态度、孕妇的家庭经济情况、居住环境、宗教信仰以及孕妇在家庭中的角色等。
  
  六、妊娠期常见症状及其护理
  (一)临床表现
  1.恶心、呕吐:约50%孕妇在妊娠6周左右出现恶心、晨起呕吐等早孕反应,12周左右消失。
  2.尿频、尿急、白带增多:于妊娠初3个月及末3个月明显。
  3.下肢水肿及下肢、外阴静脉曲张:孕妇在妊娠后期常有踝部及小腿下半部轻度水肿,经休息后消退,属正常现象。
  4.便秘:由于妊娠期间肠蠕动及肠张力减弱,巨大子宫及胎先露部的压迫,加之孕妇运动量减少,容易发生便秘。
  5.腰背痛: 
  6.下肢肌肉痉挛:是孕妇缺钙的表现,发生于小腿腓肠肌,于妊娠后期多见,常在夜间发作。
  7.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8.贫血:血容量增加导致血液稀释,出现生理性贫血。
  9.失眠
  (二)护理措施
  1.常见症状的护理
  (1)恶心、呕吐:应避免空腹,少量多餐;食用清淡食物;给予精神鼓励和支持。妊娠剧吐需住院治疗。
  (2)尿频、尿急:不必处理,此现象产后可逐渐消失。
  (3)白带增多:嘱孕妇保持外阴部清洁。
  (4)水肿:嘱孕妇左侧卧位,下肢垫高15°。避免长时间地站或坐,以免加重水肿的发生。适当限制孕妇对盐的摄入,但不必限制水分。
  (5)下肢及外阴静脉曲张:孕妇应避免两腿交叉或长时间站立、行走,并注意时常抬高下肢。
  (6)便秘:应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大便通畅,不可随便使用大便软化剂或轻泻剂。
  (7)腰背痛:指导孕妇穿低跟鞋,在俯拾或抬举物品时,保持上身直立,弯曲膝部,用两下肢的力量抬起。
  (8)下肢肌肉痉挛:遵医嘱口服钙剂。
  (9)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此时若改为左侧卧位,使下腔静脉血流通畅,血压迅即恢复正常。
  (10)失眠:每日坚持户外活动,如散步。睡前用梳子梳头,温水洗脚.或喝热牛奶等方式均有助于入眠。
  (11)贫血:应适当增加含铁食物的摄入。如动物肝脏、瘦肉等。如病情需要补充铁剂,应在餐后20分钟服用,以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
  2.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