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贵州 | 黑龙江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南 | 湖北 | 广东 | 海南 | 四川 | 云南 | 内蒙古 | 广西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西藏 | 新疆 | 全国 |
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如下:
随着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在卵巢激素的影响下亦出现相应的周期性变化,即月经期。在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的变化是连续性的,为了叙述方便一般将其分成五个阶段。
1.修复期:即月经后期,或称再生期。子宫内膜再生在月经停止之前已经开始,约在周期的第3天已可见到新生的表面上皮,至第5~9天内膜修复,但较薄,为大小不等的立方形细胞,腺体散在而稀疏,呈简单直管状,管壁内壁光而平。内膜浅部的间质细胞呈梭形,胞浆少,核大而圆,间质中有较直而壁薄之小动脉向内膜表层生长。静脉小而薄,尚无交通支及静脉池。此即为卵泡发育期。
2.增生期:即排卵前期。约在月经周期10~14天。子宫内膜在这一阶段重新开始长出功能层,并完成了腺体及间质的增生。此时内膜增厚,腺体及间质均明显增生,腺体数增多,其长度已超过内膜的厚度,故弯曲,同时腺上皮发生皱壁,有的可出现复层柱状上皮或出现二级腺管。上皮及间质内细胞丝状分裂现象丰富,间质细胞呈星状,血运持续增多,螺旋小动脉延长并形成螺旋状,管腔亦增粗;上皮下血管网及吻合支已出现,小静脉数量增加,管腔增粗。子宫内膜细胞内的溶酶体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合成多种水解酶。同时间质细胞在雌激素的作用下产生一种由蛋白和碳水化合物相结合的物质,称酸性粘蛋白多糖,此粘蛋白多糖在间质中浓缩聚合后,形成间质中粘稠性的基础性质,对增生变厚的子宫内膜起支架作用。此期为卵泡渐趋成熟至排卵阶段。
3.分泌期:约在月经周期的第15~24天,即为黄体形成期。即排卵后期,排卵在内膜并不引起典型改变。排卵后24~36小时内,内膜仍继续进行增生期改变,此后在孕激素的作用下,随着时间的进展,内膜依次发生许多不同的形态学改变,总称为分泌期改变。这一时期的内膜变化极为典型,通过内膜活检,常用于诊断有无排卵、距离排卵时间、性激素功能等,对不孕症的检查有重要意义。月经周期的15~19天,即排卵后1~5天,此为分泌期早期。内膜继续增厚,腺体更增长、更弯曲,腺腔扩大,腺上皮细胞不继续增殖呈单层排列,底部出现含糖元的小泡。内膜间质水肿,细胞的有丝分裂现象减少。螺旋小动脉的生长更迅速,盘曲和扩张更明显。在月经周期第20~24天,即排卵后的6~10天,此为分泌期中期。内膜表现有糖元的高度分泌活动;腺体的扩张度和弯曲度达到最高程度,腺上皮细胞更增大,细胞内糖元颗粒增多,并向细胞核表面移动;间质水肿更明显,组织排列疏松,间质细胞肥大,胞浆增多;螺旋小动脉继续增长,卷曲更明显。排卵后,孕激素抑制酸性粘蛋白多糖的合成,致使间质失去粘稠的基质,同时,孕激素又可使子宫内膜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这些都有利于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交换,有利于受精卵的着床和发育。
4.分泌晚期:即月经前期。约在月经周期第21~28天,即排卵后11~14天。子宫内膜厚达;10mm,分为三层,即致密层、海绵层和内膜的基底层。致密层即内膜的表层,腺体较直向官腔开口;海绵层在内膜的中间,腺腔内有分泌物,间质稀疏水肿,其中有扩张的螺旋动脉。以上二层称子宫内膜的功能层,月经时脱落排出体外。内膜的基底层靠近子宫肌壁,这层在月经周期中无明显变化,腺体呈静止状态,小动脉短而直,仅营养此部组织。月经期此层不脱落,月经后新的内膜由此层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