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贵州 | 黑龙江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南 | 湖北 | 广东 | 海南 | 四川 | 云南 | 内蒙古 | 广西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西藏 | 新疆 | 全国 |
1.瘰疬的特点与病因病机
(1)含义:瘰疬是一种发生于颈部的慢性化脓性疾病。因其结核成串,累累如贯珠状,故名瘰疬。又名“疬子颈”、“老鼠疮”。相当于西医的颈部淋巴结结核。
(2)特点:
①多见于体弱儿童或青年;
②好发于颈部两侧,病程进展缓慢;
③初起时结核如豆,不红不痛,缓缓增大,窜生多个,相互融合成串,成脓时皮色转为暗红,溃后脓水清稀,夹有败絮状物质,此愈彼溃,经久难敛,易成窦道,愈合后形成凹陷性疤痕。
(3)病因病机:
①忧思恚怒,肝气郁结,气郁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结于颈项而成;
②日久痰浊化热,或肝郁化火,下烁肾阴,热胜肉腐而成脓,溃后脓水淋漓,耗伤气血,经久难愈;
③素体肺肾阴亏,以致阴虚火旺,肺津不能输布,灼津为痰,痰火凝结而形成。
2.瘰疬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临床表现
①年龄:多见于儿童或青年;
②部位:好发于颈部的一侧或两侧,亦可延及颔下、缺盆、腋部,病程进展缓慢。
③病史:发病前常有虚痨病史。
④症状:初期颈部一侧或双侧结块肿大如豆粒,一个或数个不等;皮色不变,按之坚实;推之能动,不热不痛。多无全身症状。中期结核增大,皮核粘连。有时相邻的结核可互相融合成块,推之不动,渐感疼痛。如皮色渐转暗红,按之微热及微有波动感者为内脓已成。可伴轻微发热,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后期切开或自溃后脓水清稀,夹有败絮样物,疮口呈潜行性空腔,疮面肉色灰白,四周皮肤紫略,可形成窦道。
(2)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血红细胞沉降率可增快,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脓液培养可有结核杆菌生长。
3.瘰疬的内治法和外治法
(1)内治
①气滞痰凝证: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开郁散加减。
②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加减。
③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香贝养营汤加减。
(2)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