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贵州 | 黑龙江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南 | 湖北 | 广东 | 海南 | 四川 | 云南 | 内蒙古 | 广西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西藏 | 新疆 | 全国 |
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中药鉴定学——动物药类
五、根及根茎类中药 |
(一)根类中药的 |
1.性状鉴别 |
(1)根类中药的性状特征 |
2.显微鉴别 |
(1)双子叶植物根的组织构造、常见的异常构造 |
||
(二)根茎类中药 |
1.性状鉴别 |
(1)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和蕨类植物根茎的性状特征 |
|
2.显微鉴别 |
(1)双子叶植物根茎的组织构造、常见的异常构造 |
||
(三)常用根及根茎类中药 |
1.狗脊、绵马贯众(附:紫萁贯众)、细辛、大黄*、何首乌*、牛膝、川乌、附子、白芍、黄连、防己、延胡索(元胡)、板蓝根(附:南板蓝根)、苦参*、葛根(附:粉葛)、甘草*、黄芪*(附:红芪)、人参*(附:红参)、西洋参*、三七*、白芷、当归、川芎、防风、柴胡*、龙胆*、紫草、丹参、黄芩、玄参、地黄、巴戟天*、天花粉、桔梗、党参、木香、白术、苍术、泽泻、半夏*、石菖蒲*(附:藏菖蒲)、川贝母*、浙贝母、麦冬(附:山麦冬)、知母、山药*、姜黄、郁金、天麻* |
(1)来源、产地、采收加工 |
|
2.虎杖、商陆、太子参、威灵仙、赤芍、地榆、远志、羌活、前胡(附:紫花前胡)、北沙参、徐长卿、胡黄连、茜草、南沙参、川木香、香附、天南星、百部、射干(附:川射干) |
(1)来源 |
||
3.川牛膝、银柴胡、草乌、升麻、北豆根、山豆根、白蔹、藁本、秦艽、白前、白薇、续断、紫菀、三棱、黄精、玉竹、重楼、土茯苓、天冬、莪术、白及 |
(1)来源 |
||
(四)性状相似易混中药的鉴别 |
牛膝与川牛膝;北豆根与山豆根;粉葛、山药与天花粉;人参与西洋参;白前与白薇;熟地黄与酒黄精;桔梗与南沙参;木香与川木香;莪术与三棱 |
鉴别要点 |
|
|
(一)茎木类中药的鉴定 |
1.性状鉴定 |
(1)茎类中药与木类中药的形状、颜色、表面特征、气、味 |
2.显微鉴定 |
(1)茎类中药的组织构造 |
||
六、茎木 |
(二)常用茎木类中药 |
1.木通*(附:川木通)、沉香*、钩藤 |
(1)来源、产地、采收加工 |
2.大血藤、苏木、鸡血藤 |
(1)来源 |
||
3.降香、通草 |
(1)来源 |
||
(三)性状相似易混中药的鉴别 |
木通与川木通;苏木、降香与沉香 |
鉴别要点 |
|
七、皮类中药 |
(一)皮类中药的鉴定 |
1.性状鉴定 |
形状、表面特征、折断面、气、味 |
2.显微鉴定 |
(1)皮类中药的组织构造 |
||
(二)常用皮类中药 |
1.牡丹皮、厚朴、肉桂、杜仲、黄柏(附:关黄柏)、秦皮* |
(1)来源、产地、采收加工 |
|
2.桑白皮、香加皮、地骨皮 |
(1)来源 |
||
3.合欢皮、白鲜皮 |
(1)来源 |
||
(三)性状相似易混中药的鉴别 |
地骨皮与香加皮 |
鉴别要点 |
|
八、叶类中药 |
(一)叶类中药的 |
1.药用部位 |
叶类中药的药用部位 |
2.性状鉴定 |
颜色、叶序、叶片形状、表面特征、质地、气、味 |
||
3.显微鉴定 |
叶的表皮、叶肉、中脉的显微鉴别特征 |
||
(二)常用叶类中药 |
1.大青叶(附:蓼大青叶)、番泻叶* |
(1)来源、产地、采收加工 |
|
2.石韦、淫羊藿(附:巫山淫羊藿)、枇杷叶、罗布麻叶 |
(1)来源 |
||
3.侧柏叶、紫苏叶、艾叶 |
(1)来源 |
||
(三)性状相似易混中药的鉴别 |
大青叶与蓼大青叶 |
鉴别要点 |
|
九、花类中药 |
(一)花类中药的鉴定 |
1.药用部位, |
花类中药的药用部位 |
2.性状鉴定 |
花序的类型、形状、颜色、表面特征、气、味 |
||
3.显微鉴定 |
花瓣、雄蕊(特别是花粉粒)、雌蕊的显微特征 |
||
(二)常用花类中药 |
1.辛夷、丁香、洋金花、金银花(附:山银花)、红花、蒲黄、西红花* |
(1)来源、产地、采收加工 |
|
2.槐花、款冬花、菊花 |
(1)来源 |
||
|
(一)果实类中药的鉴定 |
1.药用部位 |
果实类中药的药用部位 |
2.性状鉴定 |
形状、颜色、表面特征、气、味 |
||
3.显微鉴定 |
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显微鉴别特征 |
||
(二)种子类中药的鉴定 |
1.药用部位 |
种子类中药的药用部位 |
|
2.性状鉴定 |
形状、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水试 |
||
3.显微鉴定 |
(1)种皮、胚乳、胚的显微鉴别特征 |
||
(三)常用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
1.五味子(附:南五味子)、木瓜、山楂、苦杏仁、决明子、补骨脂、枳壳、吴茱萸、小茴香、山茱萸、连翘、马钱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豆蔻 |
(1)来源、产地、采收加工 |
|
2.葶苈子、桃仁、金樱子、沙苑子、巴豆、酸枣仁、女贞子、菟丝子、牵牛子、瓜萎、薏苡仁 |
(1)来源 |
||
3.地肤子、乌梅、蛇床子、牛蒡子、鹤虱、槟榔、草果、益智 |
(1)来源 |
||
(四)性状相似易混中药的鉴别 |
苦杏仁与桃仁;小茴香与蛇床子 |
鉴别要点 |
|
十、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
|
1.五味子(附:南五味子)、木瓜、山楂、苦杏仁、决明子、补骨脂、枳壳、吴茱萸、小茴香、山茱萸、连翘、马钱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豆蔻 |
(1)来源、产地、采收加工 |
(三)常用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
2.葶苈子、桃仁、金樱子、沙苑子、巴豆、酸枣仁、女贞子、菟丝子、牵牛子、瓜萎、薏苡仁 |
(1)来源 |
|
3.地肤子、乌梅、蛇床子、牛蒡子、鹤虱、槟榔、草果、益智 |
(1)来源 |
||
(四)性状相似易混中药的鉴别 |
苦杏仁与桃仁;小茴香与蛇床子 |
鉴别要点 |
|
十一、全 |
(一)常用全草类中药 |
1.麻黄、槲寄生(附:桑寄生)、金钱草*(附:广金钱草)、广藿香、荆芥、益母革、薄荷、穿心莲、青蒿 |
(1)来源、产地、采收加工 |
2.紫花地丁(附:苦地丁)、茵陈、蒲公英、石斛*(附:铁皮石斛) |
(1)来源 |
||
3.鱼腥草、半枝莲、香薷、肉苁蓉、车前草、大蓟、淡竹叶 |
(1)来源 |
||
(二)性状相似易混中药的鉴别 |
紫花地丁与苦地丁:金钱草与广金钱草;荆芥与香薷 |
鉴别要点 |
|
十二、藻菌地衣类中药 |
(一)藻、菌、地衣类中药的鉴定 |
1.藻类中药 |
(1)藻类的共同特征 |
2.菌类中药 |
(1)菌类的共同特征 |
||
3.地衣类中药 |
地衣类的形态特征及代表药材 |
||
(二)常用藻、菌、地衣类中药 |
1.冬虫夏草*、茯苓、猪苓 |
(1)来源、产地、采收加工 |
|
2.灵芝 |
(1)来源 |
||
3.海藻、松萝 |
(1)来源 |
||
十三、树脂类中药 |
(一)树脂类中药 |
1.树脂的形成、存在和采收 |
(1)树脂的形成 |
2.树脂的化学组成和分类 |
(1)树脂的化学组成 |
||
3.树脂的通性 |
(1)树脂的通性 |
||
4.树脂的鉴定 |
树脂的理化鉴别 |
||
(二)常用树脂类中药 |
乳香、没药、血竭* |
(1)来源、产地、采收加工 |
|
(三)性状相似易混中药的鉴别 |
乳香与没药 |
鉴别要点 |
|
十四、其 |
(一)常用其他类 |
1.青黛*、冰片(合成龙脑)[附:天然冰片(右旋龙脑)、艾片(左旋龙脑)]、五倍子 |
(1)来源、产地、采收加工 |
2.海金沙、儿茶 |
(1)来源 |
||
(二)性状相似易混中药的鉴别 |
海金沙与蒲黄 |
鉴别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