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贵州 | 黑龙江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南 | 湖北 | 广东 | 海南 | 四川 | 云南 | 内蒙古 | 广西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西藏 | 新疆 | 全国 |
医学检验技术辅导资料:补体活化的调控
补体系统被激活后,进行系统有序的级联反应,从而发挥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参与机体的防御功能。但如果补体系统活化失控,可形成过多的膜攻击复合物面产生自身损伤,或过多的炎症介质也会造成病理效应。正常机体的补体活化处于严密的调控之下,从而维持机体的自身稳定。
1.补体的自身调控补体激活过程中生成的某些中间产生非常不稳定,成为补体级联反应的重要自限因素。如C3转化酶C4b2b和C3bBb均易衰变,从而限制了C3的裂解及其后的酶促反应,与细胞膜结合的C4b、C3b及C5b也易衰变,可阻断级联反应。此外,只有细胞表面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才能触发经典途径,而旁路途径的C3转化酶则仅在特定的物质表面才具有稳定性,故正常机体内一般不会发生过强的自发性补体激活反应。
2.调节因子的作用体内的存在多种可溶性膜结合的补体调节因子,它们以特定方式与不同的补体成分相互作用,使补体的激活与抑制处于精细的平衡状态,调节蛋白的缺失有时是造成某些疾病发生的原因。目前发现的补体调节蛋白有十余种,按其作用特点可分为三类:①防止或限制补体在液相中自发激活的抑制剂;②抑制或增强补体对底物正常作用的调节剂;③保护机体组织、细胞免遭补体破坏作用的抑制剂。主要的补体调节因子及其功能见表3-3。
表3-3主要补体调节蛋白及其活性
分布 | 靶分子 | 功能 | |
C1抑制物 | 血清 | C1r,C1s |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1r,C1s与无活性C1结合,抑制激肽释放酶、纤溶酶和凝血因子XIa,XIIa |
C4结合蛋白 | 血清 | C4b | 加速C4b2b衰变,辅助I因子介导的C4b裂解 |
H因子 | 血清 | C3b | 加速C3bBb衰变,辅助I因子介导的C3b裂解 |
I因子 | 血清 | C4b,C3b | 裂解C3和灭活C3b,C4b |
过敏毒素灭活 | 血清 | C3a,C4b,C5a | 水解末端精氨酸残基,灭活过敏毒素因子 |
S蛋白 | 血清 | C5b67 | 防止MAC插入细胞膜 |
SP40,40 | 血清 | C5b~9 | 调节MAC形成膜结合蛋白 |
CR1(CD35) | 多数血细胞 肥大细胞 | C3b,C4b,iC3b | 加速C3转化,辅助I因子介导C3b和C4b降解 |
膜辅助蛋白(MCP、CD46) | 血细胞,上皮细胞等 | C3b,C4b | 辅助I因子介导C3b和C4B降解 |
促衰变因子(DAF) | 多数血细胞 | C4b2b,C3bBb | 加速C3转化酶降解 |
同源限制因子(HRF,C8bp) | 多数血细胞 | C8,C9 | 抑制旁观细胞溶解,防止C9与C8结合,防止MAC引起自身细胞溶解 |
膜反应溶解抑制因子(MIRL) | 多数血细胞 | C7,C8 | 抑制旁观细胞溶解,防止C7,C9与C5b,C6结合,防止MAC形成及其溶细胞作用 |